|
|
|
有害物質采樣方案設計原則 |
|
點擊次數:1666 更新時間:2009-07-22 |
|
確定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,需經采集樣品,分析樣品及測定結果的數據處理三個環節。樣品的采集包括設計合理的采樣方案和確定采樣方法兩部分。 采樣方案應具有科學性,樣品應具有代表性,測定數據應具有可比性。為此設計采樣方案應遵循以下原則。 1.布點前的調查研究 調查有害物質的形成機理,確定有害物質的存在狀態。 調查生產方式的類型:連續式、間歇式。初步了解被測物質在空氣中隨時間和空間的波動情況。對產生急性中毒的有害物質,應了解該物質的zui高濃度及持續時間。 調查測定環境中污染源的種類及數目。 查閱有害物質的理化特性:熔點、沸點、比重、閃點、爆炸極限、溶解性等。 查閱有害物質的毒理學分類:刺激性物質,窒息性物質、麻醉性物質、侵犯機體系統的物質,化學致癌物質,化學致畸物質,使肺部組織產生疤痕的物質。 查閱有害物質進入體內的途徑:通過呼吸道進入、通過消化道進入、通過皮膚進入。 研究過去作業環境測定的數據、生產工藝流程,設備狀況及自然條件變化情況。 研究作業崗位上工人健康狀況。 了解監測儀器、設備的完好率及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狀況。 2.采樣目的的確定 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監測目的可分為以下幾類: (1)評價作業環境污染狀況。 污染源對作業場所污染的程度、范圍;作業環境中固定崗位上有害物質濃度隨時間的波動程度。 (2)評價治理措施效果,其中包括治理設備性能及治理措施對作業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。 (3)評價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。 (4))對生產過程或生產設備的突然故障進行監測。 3.采樣點的選擇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根據測定目的選擇有代表性的采樣點。
|
|
|